尊龙凯时,尊龙凯时官方网站,尊龙凯时APP下载
        
    
一、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情况介绍前三季度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,359亿元,同比增长10.5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.5亿元,同比增长99.8%;实现经营现金流338.4亿元,同比增长53.8%。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.6亿元,环比增长33.6%。 (一)半导体显示业务 第三季度,全球面板市场供需关系持续改善,需求回暖,价格止跌,行业整体进入复苏通道。需求侧,多个应用领域实现同步增长:电视品牌为迎接年末促销积极备货,带动大尺寸面板需求回升;笔记本市场受益于国内“以旧换新”补贴政策及国外设备更新需求的推动,面板需求持续向好;全球汽车销量稳步增长,有力支撑车载显示需求。供给侧,产业链坚持按需生产,精准匹配市场需求,维持供需动态平衡,为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 前三季度,TCL华星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80.1亿元,同比增长17.5%;净利润61亿元,同比增长53.5%;归属TCL科技股东净利润39亿元,同比增长41.9%。依托规模与成本效率优势,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、深化业务整合、推动精细化运营,将产业复苏红利转化为高质量经营成果,业绩改善显著,进一步巩固在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的竞争优势。 (二)半导体硅片业务 年初至报告期末,公司半导体材料业务坚持“国内领先,全球追赶”战略,实现出货907MSI,实现营业收入42.4亿元,同比增长28.7%。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、产品门类最齐全、技术最先进的半导体材料企业,已覆盖国内外重点客户,综合竞争力国内行业领先。公司将持续丰富产品和客户结构,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。 (三)新能源光伏业务 上半年,受终端市场抢装影响,光伏行业主产业链价格出现波动;伴随反内卷工作深化,产业链上游价格在7-9月进一步回升,逐步传导至硅片环节,产业盈利有所修复。公司新能源光伏业务积极践行“反内卷”要求,坚持适度一体化和全球化战略,巩固晶体晶片业务的竞争优势,补强电池组件的短板,开拓海外市场,改善盈利能力。年初至报告期末,公司新能源光伏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60.1亿元,三季度环比改善22%。 (四)其他业务公司 其它业务保持健康增长。
答:伴随t9产线二期产能爬坡以及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,t9产线综合竞争力大幅提高,中小尺寸业务已成为公司显示业务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。第三季度,公司在IT领域,MNT销量同比增长10%,持续领跑电竞市场,NB销量同比激增63%,增长势头强劲;移动终端领域,LCD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8%,市场份额提升4个百分点至14%;平板市场份额13%,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,全球排名从第五跃升至第二;车载显示出货面积同比增长47%,市场份额提升3个百分点至11%。t9对公司的业绩贡献稳步增长,未来随产品结构优化和运营效率提高,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。
答:从折旧金额来看,公司目前大部分8代产线二期等新建产能爬坡转固,2025年折旧较2024年有小幅增加,2025年将是TCL华星折旧的峰值。公司t8产线是全球首条高世代印刷OLED产线,由于技术和工艺原理优势,投资成本较行业内其它高世代OLED产线显著降低,而且其后续的新增折旧也不会改变显示业务整体折旧的下降趋势。2026年开始,TCL华星折旧将呈下降趋势,2026年折旧预计环比2025年减少10亿左右;2027年及以后,折旧的降幅会更大。
答:稳健的业绩是进行股东回报的基础。公司显示业务近年来相对竞争力不断提高,营收、利润、经营现金流等经营指标连续三年增长,未来几年我们有信心通过已有产线等新产线的贡献,继续保持业绩的高速增长。此外,公司新能源光伏业务也出现了改善趋势。公司始终秉持回报股东、与股东共享经营成果的原则,自2011年至今,除2022年因业绩波动未进行现金分红,公司在其他年份均实施了现金分红,平均股息支付率约40%。从未来资金使用的方向看,一是会进一步提升部分面板产线的持股比例,增厚公司归母利润;二是资产负债率的管理,适当降低财务成本;三是未来会对分红做出更积极的安排。
答:公司在印刷OLED领域已深耕十余年,从实验验证、试产到产业化落地稳步推进,最终取得重大突破。公司G5.5代印刷OLED线年就已实现印刷OLED产品的量产出货,良率稳步提高,品牌客户反馈积极,为高世代t8项目提供了成熟的技术方案、工程经验和人才基础。随着自身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成熟,公司于近期正式启动了t8项目的投资建设。得益于差异化的技术和工艺,印刷OLED在投资成本、运营成本、显示效果和产品寿命等方面均具备明确的相对竞争优势。此外,在印刷OLED领域,公司拥有全球数量最多、体系最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,长期发展更加自主可控。
答:当前来看,今年光伏行业的波动较大。从上游的供应链到下游的需求,今年的几个季度都呈现了不同的态势。从四季度向明年看,短期供需的错配以及上下游利益的分配和驱动,会呈现一些阶段性错配关系,但反内卷工作的推动,包括新的技术、高功率、高效率、大尺寸产品推进,整体来看行业是向好发展的。从盈利能力来讲,公司光伏业务内部工作更多聚焦在降本、成本管控、费用管控以及新产品的研发加速上,同时还有内部组织效率、研发效率的提升。这些都是抗击外部波动和风险的举措;